总站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信息分类
当前位置: > 热点资讯 > 校园新闻 >  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

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

发表时间:2012-11-01 09:09:56  来源:找学网  浏览:次   【】【】【

学校概况

  巢湖学院黄麓教学点(原黄麓师范学校)是由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1933年创办,国家投资办学,曾被评为省第五届文明单位,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先进单位,省体卫工作先进学校,省教学用语普及普通话达标学校,省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,巢湖地区文明单位,巢湖市第一、二、三届文明单位,巢湖市卫生先进单位,推普工作三次受国家表彰,多项工作曾受国家、省、市等有关部门的表彰。是省内一所历史悠久,成绩斐然的教师培养、培训基地。2008年,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。70多年来,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几万名各类人才,享誉海内外。

办学资源


    学校设施齐全、师资雄厚、校风优良,教风纯正、文化底蕴深厚,与高校合作密切。建有教学楼、实验楼、艺术楼、图书楼、办公楼、多媒体演播厅、多功能餐厅、师生宿舍楼、微机室、钢琴房、舞蹈形体房、语音室和标准运动场、拥有二百多台计算机,宽带网进入校园。校园内绿树成荫,四季飘香,绿水碧草掩映,楼群青山相拥,人文与自然和谐成画。现有专职教师60多人,高、中级职称40多人,研究生学历5人,外聘高校兼职教授多人。 
   学校职前、职后教育融于一体,相得益彰,与时俱进。职前教育自2000年起与巢湖学院合作办学,培养五年制专科层次人才。开设英语、计算机、音乐等专业,学生在校修业期满,成绩合格,由巢湖学院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书,学校进行就业推荐、就业指导。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渠道顺畅,形势喜人,就业率很高。一是通过供需洽谈会双向选择确定岗位;二是由巢湖学院与大中城市人才市场联系,规模性地集中推荐到当地中、小学、幼儿园任教和其它行业就业;三是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就业;四是响应国家号召,投身西部大开发支教行列。
       学校现有全日制教学班15个。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,2009年度学校继续面向巢湖市招生,招收初中起点的应历届毕业生,学制五年,大专学历,招收专业有计算机教育、英语教育、音乐教育等。学校代码:121(师范类)、122(师范艺体类)
       根据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,为充分发挥黄麓师范这所历史名校的资源优势,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,学校在继续办好“巢湖学院黄麓教学点”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同时,经市教育局同意,增办巢湖市黄麓职业学校。
       巢湖市黄麓职业学校招收专业:计算机、机电类、综合高中班。具体招生专业、招生计划及学校代码见本招生指南计划表。
       在校就读的五年制高职和职业高中学生前两年每人每年均享受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,还可享受其他资助,优秀学生还可获得奖学金。

办学历史

 黄麓师范学校位于巢湖市西北的小黄山南麓。其前身是民国18 年爱国将领张治中在其家乡洪家疃始创的黄麓学校(六年制小学),原省人大副主任李广涛曾在该校任教;民国22 年改建为安徽省黄麓乡村简易师范学校,面向全省招生,培养农村小学中,低年级教员。次年秋,安徽省教育厅接管该校后改为省立,经陶行知推荐,张治中从山东邹平请来杨效春任校长,马侣贤为附小校长。杨效春曾在东南大学专门研究教育,后来相继担任晓庄师范指导员、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导师。杨效春来到黄麓乡师后,宣传和实践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的理论与实践经验,也掺杂梁漱溟在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研究成果,亲自编写《乡农生活用书》, 教人读书、明理、爱国、种地、防旱等, 其课文如:“一二三四五,六七八九十;如不肯上学,什么都不识。”“有理走遍天下,无理寸步难行。”“我是中国人,你是中国人,大家都是中国人。说的中国话,念的中国文;生长中国地,爱护中国魂。”“光读书,不种地,误人误自己。光种地,不读书,一世受痛苦。”“有山皆造林,有塘皆养鱼,年年可丰收,家家自有余。”“青年农友!决拿起锄头,来把塘儿挑,坝儿修。从今后,包管你,十年十收,干旱无忧。”黄师还有校歌,歌词是:“巢湖宽,黄山高。云绵绵,浪涛涛。自然是吾师,万众皆同胞。人人教我,我教人人,愿与大众向上进步,共学好。敬勇诚毅,吾校之宝;敬勇诚毅,人生之宝。从此建设,从此教育;复兴农村,复兴民族,那怕艰苦和辛劳。衣食住行,与民同乐。礼义廉耻,与国永保。中国少年!黄麓少年!记取记取!人生之乐,和合与创造!”黄师在抗战前的10 年里,试行“教学做合一”、“小先生”、“艺友制”,实施多种办学形式、多种学制并举,不仅培养造就了大批乡村教员,而且方圆近百里的民众上万人受到了国民教育或民众教育,从而推动了普及义务教育和乡村建设,其影响及于全省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黄师于民国27 年春停办,师生或流亡后方,或在家乡参加抗日活动,有的投奔了延安。抗战胜利后,安徽省于民国35 年调整全省中等学校布局,在张治中的大力赞助下,将全椒的省立古河师范迁至洪家疃,更名安徽省立黄麓师范学校。民国36 年春,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派遣党员杨寿南偕康玲、丁佑涵等来黄师在校长耿家舒掩护下开展工作。民国37 年暑假掩护京沪一带学生运动中暴露的党员和进步青年进入解放区。同年冬,中共皖西四分区党委派党员孔国祥至黄师负责联络工作。杨寿南、丁佑涵和左政纯均为重庆育才学校的工作人员或学生。这一时期,陶行知教育思想得以继续传播。民国37 年底,安徽省政府令黄师迁往休宁,学校党组织决定提前放假,疏散师生,致使南迁未成。
  建国后,人民政府拨款扩建黄师,除办好师范和实验小学外,1950 年在张家洼增办了附中,1951 年试办了中文、数理等专修科,培养初中教师;并举办函授教育,帮助在职教师进修提高。1953 年暑期,根据安徽省调整整顿师范教育工作计划,将黄师试办的专修科并入芜湖皖南师范专修科,将黄师师生及部分设备调往合肥,改建为合肥师范学校;同时将巢湖师范与巢县初师合并,迁至洪家疃,建立新的黄麓师范学校。黄师坚持面向农村,面向小学,为培养合格小学师资服务,形成了艰苦朴素勤俭办孝的优良传统和学生热爱劳动,认真读书的良好校风。1958 年8 月,该校被评为推广普通话先进单位,派代表出席了北京全国第一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。后又两次受到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和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表彰,成为文字改革的先进单位。1964 年,省教育厅派丁冠英等帮助学校试行半耕半读的乡村师范教育改革,因“文化大革命”而中断。1969 年奉命迁址巢县青台山,改为巢县师范。1972 年迁回原址复校,恢复黄麓师范学校校名。
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黄师得到了新的发展,办学条件逐步改善。1985 年,有普师、民师班、小学教师进修班共12 班,在校学生503 人;函授学员380 多人。全校教职工99 人,其中专任教师47 人,包括高级讲师16 人。学校占地总面积100 亩,校舍建筑面积9120 平方米。新建有教学大楼、实验楼,扩建了运动场地和宿舍等教学、生活设施,有邮政所、医务室、浴室、供销社等。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,教学仪器等设备基本敷用。学校开展勤工俭学,年产值达20 万元。
  该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,结合自身特点和小学教师应有的素质,提出“五个一”的具体培养目标,即:一颗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红心,一手漂亮的毛笔字、钢笔字、粉笔字,一口流利的普通话,一个健康的身体,一副文明礼貌的外表。学校被评为巢湖市的先进集体,并被确定为安徽省实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试点学校,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。张治中生前曾题赠“教育光辉”锦旗一面,纪念黄师建校30 周年。
  1949~1985 年,黄师已为国家培养了毕业生3832 人(初师270 人,中师3562 人),连同专修班、函授、各种短训班的毕(结)业生,合计近万人。据巢湖市教育局1984 年的统计,在该市506 所中、小学、师范的596 名正、副校长中,就有黄师毕(结)业生436 人,占正、副校长总数的73.2%。

责任编辑:sou558com